真的,如果你沒有看過「巴黎二日情」,你一定要去看。
 
之前在捷運站狂打的「巴黎二日情」10秒廣告雖然點了消費者關於這部片的趣味,但卻沒撥撩起我想買票進戲院的心,直到拿到特映券,影片從第一秒讓人笑到流淚,到最後那感人的迴旋,真讓人覺得也在片中擔任女主角的茱莉蝶兒真是集聚美貌與智慧的極品女子(雖然和我一同前去的朋友一直喃喃茱莉蝶兒真是老了,她年輕時真是爆正之類的男性話語)
 
為甚麼好看?
 
故事是在說一個法國攝影師帶交往兩年餘ㄉ美國男友返家,光是美國法國不同的家人關係與生活習慣就惹出不少笑點。例如美國人注重個人生活空間,而法國女友卻跟家人住在一起,兩人在嘿休時,法國老媽還把洗好燙好的衣服(連牛仔褲都燙出折線來)送到房間裡;美國人習慣不把肉品當肉品,而法國卻習慣肉品連著頭的真實;美國男友在和前女友分手後習慣就此斷了音訊、到了法國才發現滿街都是女友的男性好友(大多是前男友)...於是總總的小衝突與情感的誤會,在心中兜了好大一圈,那些向來為人感興趣的話題:關於什麼是愛、愛與生活的衝突,也在劇中做了探討。是一齣細碎、卻不凌亂與過份抒情感性的女性導演作品;攝影機緊逼男、女主角臉孔的拍攝手法雖然剛開始會讓人壓迫,後來也逐漸成為該片的風格(建議觀影時要坐後邊一點的座位)。
 
不知道是行銷方向還是同期大片太多,即便是抒情小品之作,「巴黎二日情」的首輪票房其實並不理想,此片即將在9/21~9/28於台北光點播映,推薦沒在首輪看到此片的朋友,或是回溫本片愛情探討的朋友,屆時前去捧場
 
呼呼!我真的很愛光點(小春請封我為光點小天后),除了這齣「巴黎二日情」,即將於9月底在光點映演的費里尼影展更吸聚了我全部的目光與期待,費里尼ㄟ!我永遠記得第一次看費里尼電影「八又二分之一」時,片頭有一個人抓著氣球飛到天上去時,那落入心頭的驚喜感
 
23部電影全邀到,台北光點的策展真是一個強。
 
看到這則新聞我真的好開心,屆時,我們再一起沉入費里尼的影像吧!

avi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晚上看完"不能說的秘密"整個人很開心,因為覺得周杰倫說了一個簡單的故事,但把故事說得很好。
 雖然這樣說很不公平,畢竟周董的身後有大筆的資金與優秀的製作團隊撐著,不能完全歸功於他,但光是能整合團隊,甚至光是整合自己腦中紛亂的思緒,流暢的表達出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是為甚麼這部片會受到這麼大讚譽的原因,因為在知道自己要什麼,適合做些什麼上面,他非常清楚而清晰。
 看完電影的另一個深切的感覺是:有時候真的只是想要看場簡單的電影,看場劇情不繁瑣、故事完整說得好的電影。有時候真的不想看著麼多特效、不想看刻意搞笑、不想看探討社會議題、不要奇情領域、不要賣弄心理或是電影技法......,有時候的我們,真的只是想單純的看電影,有平順的劇情,讓人喜愛的演員,這就夠了,這就很讓人開心ㄌ。
 然而,國片往往太沈重。
 因為長年累月的蕭條,資金不足無法找到吸引觀眾入戲院的明星;因為沒有厚實的製作團隊,常常都是導演一人苦撐經營,也容易陷於自己的思路弱點;因為資源太少又得找尋生路,所以只好往奇情方向取材,希冀可以抓住某部份觀眾......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國片給人的印象,不外同志、情色、鬼怪......,也越來越少(甚至是沒有)一部簡單、貼近我們生活故事的電影。
 然而我們可是在香港電影蓬勃、台灣還保持一點點出品量的年代長大的呀!國中年代的我,只要50元就能在我家附近看一場,比一般首輪戲院慢一點,但又比二輪戲院快的電影(也許是戲院成本考量,播出的通常是港片),這種可以常在戲院看到華人影星的成長經驗,是再多的好萊塢電影或是藝術電影填充不了(甚至連國內藝術電影都無法慰藉)。於是我想看愛情片,但我不想看同志議題;我想看我們居住的城市、家鄉的影像,但我不想看敘事緩慢的國片......我從前從前的"熱帶魚"與"愛情來了"咧?甚至是後來一點的"愛你愛我"都不見ㄌ。
 曾經我以為一些發行商支持的年輕國片導演會改變這樣的局面,後來影片出來了,技術面也絕對沒問題(台灣電影製作的人才真的很多也很優秀),但故事就是稍微薄弱了一點,像是故事前頭很好,後頭卻收不攏的雙瞳、詭絲;畫面很美,故事很爛的宅變、盛夏光年;故事爛到爆的刺青;劇情太複雜的國士無雙...所以這次周杰倫會得到這麼多讚譽,我真的覺得是他應得的。而他也維持他一貫的成功模式:年輕與和年紀相稱,甚至是多一點的才華。這就是周杰倫呀!境遇讓人羨慕,但也從沒讓人失望的周杰倫。
 真是太可愛ㄌ。

avi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定是我的錯覺,畢竟我每天跟幫他們發行唱片的老闆一起工作、跟獨立音樂的表演又有牽扯,連公司的暑期實習生都是主唱大正的同學ㄋ...於是我不斷聽到"滅火器"的名號、訊息,也不斷地散佈這些訊息...然後朋友們聽到我的訊息又會在得到他們訊息時給我反饋...於是莫名的,我好似變成他們的忠實歌迷ㄌ哈!
 
嗯嗯!這樣也不賴呀!
畢竟他們真是可愛的熱血男孩團體ㄋ!
 
上上月遠赴三貂嶺取景的mv"19"來囉!
不管你離19多遠,聽了還是會有些微的感覺低^^
 

avi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雖然宣傳的職責不在我們&對方電視台的行銷也向來不是很積極,但畢竟在拍攝與幕後工作都有一滴滴跑到龍套的我,還是希望大家有機會可以看看這部只有60分鐘的單元劇『海邊的人』,裡頭除了帥氣張孝全就沒有別的明星(這是什麼推薦?),但是我知道大家其實不是這麼膚淺的,否則去看喬傑立系利的"惡女阿楚"就好啦!看什麼CH13呢!重點是這部片其實是許多在台灣的越南姑娘的縮影,劇中描述的越籍新娘境遇與真實境遇相仿程度之高,讓首次演戲的越籍女主角阿碧,很快地融入劇情中,因為她說:這情節簡直和我自己的故事一模一樣...
 
當然真實生活不能完全比照戲劇,因為在真實生活裡,我們的確不容易在公車上遇到像孝全這樣又高體格又壯的帥哥,也不容易生活在這麼鄰近碧藍海洋的地方...本片主要場景在高雄街頭、恆春山海社區拍攝,還有輕柔的越語、越南民謠與唯美的越南長衫入鏡...
 
還有我美麗的背影與俏腿(特別拜託剪接師給我剪進去ㄉ哈!)
有機會記得要看喔!

avi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其實想要我的人生戲劇性一點,但可惜懂再多的戲劇方法,也無法使之成為一齣漂亮的悲劇,反倒是小狀況不斷,充滿了友人嘻笑的聲音,說它是一齣笑鬧劇,也許還妥貼些。
 
所以在某日傍晚,坐在河堤旁陪失戀友人喝酒的時候,遇上傾盆大雨...(害得他更悶)
搬了一堆書到國家圖書館櫃台,才知道這裡的書只能在館內閱覽不能外借...(厚!醬我幹嘛辦圖書證)
站在街頭看地圖,被外國人詢問:MAY  I  HELP  YOU?待我表明身份說我不是日本人、會看中文...他還硬要跟我說我們正處在什麼路段(被大家側目還真害羞哩==)
 
正當朋友跟我說他真是服了我,我想我還是會繼續以白濫的姿態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好一段時間(不敢說是這方面的行家,但少說也是老手!)
 
因為本週六的我,要去參加我心愛的杰倫的簽名會
雖身旁人唾棄不已,但老娘我就是要去。
啦啦啦~
 
我想我老了還是會繼續這樣吧!
抓著我最愛的白淨單眼皮男說:「來!阿姑親一下」之類的!
嗯!一定的,我想我還是會這樣的
 
----------------------------------------------------
以下是供師娘們參考的簽票會資訊
 
台北華納威秀
預售8/10~16
套票價NT$500

美麗華(大直+天母)
預售8/10~16
套票價NT$500

喜滿客
預售首週末8/10、11、12
套票價NT$500

微風國賓
預售8/10~16
預售票+餐點 Total NT$600

中和國賓
預售首週末8/10、11、12
預售票+餐點 Total NT$570

今日數位影城
預售首週末8/10、11、12
預售票NT$500 + 88元 購餐點 (Total NT$588)

欣欣晶華
預售首週末8/10、11、12
預售票NT$500 + 70元 購餐點 (Total NT$570)

哈啦影城
預售首週末8/10、11、12
預售票NT$500 + 20元購餐點 (Total NT$520)

樂聲戲院
預售首週末8/10、11、12
預售票NT$500
*以上套票組合內容為
1.兩張不能說的秘密預先劃位電影票
2.不能說的秘密藏愛音樂盒兌換券 (於8/10起至電影院票口兌換)
3.不能說的秘密琴譜海報
4.YAMAHA免費課程體驗券


全家便利商店 (僅電影票預購)
售票時間:7/31~8/31
票價:單張 240元
兩張 460元
(消費者可憑2張全家預售票,於8/4淡水簽票會活動現場兌換一張琴譜海報)

預售票相關訊息 可洽博偉電影或各大戲院


8/4 (六)<不能說的秘密>電影簽票會
PM2:00 淡水捷運站廣場
簽票會現場 周杰倫與桂綸美將會簽名在琴譜海報上喔!!
 
 

avi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太迷戀周迅的臉蛋,加上她在電影裡的煙燻妝容實在好看,儘管很多朋友事先告誡我MV導演區雪兒的電影作品明明並非一部好看的電影時,我還是滿懷著期待,將寶貴的翹班時光貢獻給了她。結果ㄋ?結果,還不賴啊!我個人覺得這真是一部有趣的電影。雖然劇中主角明明沒有如我所想,在城市上方飛來飛去,用糖果珠珠攻擊人也超遜武術動作不多,大多以剪接技術迴避,但這樣的明明卻有著昆丁塔倫提諾的黑色趣味與KUSO風情,MV導演慣有的誇張視覺,與較薄弱敘事功力的問題,也在本片重現,但我個人以為,全片最最敗筆的地方,其實是片尾那跳TONE不已的安排,讓後半受不了影片沈滯步調,幾乎進入夢鄉的觀眾,都可以在當下嚇醒,然後了解片中老大貓哥(小時候在台灣很紅的歌手張信哲飾演),為什麼可以用高八度音說話。

 

除了劇本不夠流暢與結局有點詭異外,明明大抵上還算一部好看的電影,尤其香港音樂才子黃耀明加持的電影原創歌曲,與動感到不行的配樂節奏,真的非常具有夏日午後省腦作用。電影可以不看,但原聲帶沒有弄來聽聽真的有點可惜。

 

而看完明明,最想做的是什麼?除了繼續在MSN暱稱使用明明白癡造句法,例如:明明不難看、明明很愛你、明明是胖子外,最想做的大概就是奔跑吧!騎車追風吧!儘管不能像片尾的周迅這麼自在的放開手騎車,但就是想要速度、旋轉、跳躍,然後想起王菲那一支支可愛的MV呦! 

avi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真是,愛死年輕小伙子ㄌ。跟他們接觸的時間雖然很短,但總是可以讓你從憂煩中超脫出來。
 
話說週六那天,我一如往常的獨自移動,一路上卻覺得好孤單,悲傷起自己怎麼這麼常一個人坐著車子來來去去,那感覺真是既飄忽又孤獨。到了野台開唱的影展現場,正愁著要如何把那台超重的betacam player從山下搬上來,前一天接受我們訪問,很喜歡"兔子很有錢"也喜歡玩滑板的兩個年輕樂迷(我們稱為滑板小子的那兩個男生),熱心的說要幫忙搬,然後很有活力的跑下山,沒多久就嘻嘻哈哈的幫我們把機器扛上來ㄌ(我猜那台機器應該有15公斤重),正當我要表明謝意時,其中一個滑板弟弟突然舉著拳頭跟我說:
 
先來個give me five再說!(什麼give me five呀?我一整個不知道他想幹什麼)
 
就:give me five呀!
 
正當我還在晃神時,他用拳頭碰了一下我微握起的手掌,很青春的說,這就是give me five啦!(哈,原來拳頭碰拳頭也叫give me five喔^^ ,這真是太有趣ㄌ,但更神奇的是,這個give me five莫名的打到我心底,讓我從那刻起釋放寂寞,打從心底開心起來...
 
呼!年輕小伙子真是讓人開心呀!而且不只小男生,我這個月最開心的事,就是公司多了三個暑期實習生,讓原本沉疾的公司氣氛活潑不少,光聽他們每天在那邊耍瞎就很有趣...
 
想當年我也很瞎啊!怎麼現在變得這麼沉穩無聊?而究竟要吸取多少童男童女的精氣,才能擺脫長大了的無聊,換回過去的我?

avi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7.07.05  刊載於中國時報副刊開卷專題  (因為怕之後被收到資料庫查不到資料,所以偷貼)

幸運地不幸 楊德昌論電影

【白睿文(Michael Berry)】
  2007629,知名導演楊德昌病逝美國加州,得年59歲。2002 1217日,楊德昌在台北辦公室接受電影研究者白睿文訪談,這是他最後公開且完整談論其電影的文字紀錄。訪談全文收錄於20077 月麥田出版的新書《光影言語》,本文是其中精彩摘要。
  台灣新電影
  問:許多評論者認為《光陰的故事》標誌了台灣新電影的開端,您那時是否意識到正在做一些突破台灣電影傳統的事?
  有,也沒有。有的原因是知道自己跟前一輩做電影工作的人,關係不是那麼密切。電影工作在台灣幾乎是一個「家庭事業」,每個人在某個方面都和每個人有點關係。可是我跟其他年輕導演並沒有這樣的感覺,就好像我們並不是在同一行。反而是香港新電影對當時在台灣做電影的年輕人有很大的鼓勵。我們想「如果香港做得到我們也可以」。以前主流的香港片都是國語發音,香港新電影重新發現了地方的、日常的語言,也就是廣東話,在對話、聲音的設計上用了更為寫實的手法。那對我們是很大的啟發,覺得我們也可以做同樣的事。
  問:另外一個台灣新電影興起的關鍵,就是你們這群電影人之間的團隊精神
  對,我們很容易就形成了一個團體。並不是像國際運動賽事,也沒人會說:「好!我們要像洛杉磯湖人隊把其他隊伍打得落花流水!」(笑)大家就是喜歡做同樣的事情、對彼此很了解,一見面就有很多事情可以聊。
  做完《光陰的故事》,柯一正就等於住在我那裡了(笑)!我那時候一個人,住一個破房子,那裡很方便,大家常常來。來的人想睡覺就睡覺、想洗澡就洗澡、想喝水就喝水,很好玩的。
  問:吳念真之前演過您某些電影裡比較小的角色,例如《麻將》裡頭的流氓。
  (笑)對。其實我差不多每一個戲都會叫他來玩一玩。你可以說他是個完全的演員。
  問:《海灘的一天》被認為是台灣新電影第一部長片。這部電影有著新穎的敘事結構,而且長度上也推到了當時台灣電影所能接受的極限。
  拍的時候我也沒想到會那麼長(笑)!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事情我都想要用最新的角度去嘗試。不過如果說《海灘的一天》是台灣新電影第一部長片,倒也不完全。有趣的是我跟孝賢變成好朋友,就是我在剪接《海灘的一天》的時候。他當時拍《風櫃來的人》,那時我們常常在剪接室碰頭,看互相的東西都覺得很新鮮,就變成好朋友。許多人現在都只注意到《光陰的故事》跟《兒子的大玩偶》,不過我覺得《風櫃來的人》是台灣新電影運動早期非常關鍵、很重要的一部片子。
  問:早期幾部電影的音樂都是您自己作曲嗎?
  不是,我選音樂。那時候做音樂很貴,我們經費沒有那麼多,只能選已經做好的曲子。而且那時也不需擔心版權的問題(笑)!後製通常非常趕,每天都不能睡覺,什麼音樂適合就放上去。所以你看到的電影配樂,像《風櫃來的人》,是我幫孝賢選了一些古典音樂。我只用了維瓦第的《四季》,後來有些人批評,但我看到《風櫃來的人》的時候,我覺得那是部經典之作,「只有最好的古典樂適合這部片的影像」!
  電影中的都會風格
  問:《恐怖分子》的故事結構是如何產生的?
  主要的靈感是從那個歐亞混血女孩開始。她當時就在台北混,沒有工作,家裡也是單親家庭。她的父親應該是個越戰美軍,她母親以前在酒廊工作,所以她的出身背景很獨特。她說她以前常被媽媽鎖在家裡,沒地方去,就在房間裡打電話開人家玩笑。她打到一個太太那裡,說她是她先生的女朋友,我就想,「哇!」那真是個很爆炸性的故事。那個靈感結構了整部電影,令我想到一件隨機、不相關的行動如何可能造成一個嚴重的悲劇。於是這個故事的型態馬上就出來了。
  問:您是否想說在台北這樣的大都會,個人都是如此絕望、孤獨與孤立?
  我相信不只是台北,當代任何一個主要的大都市都是這樣。甚至在美國有些地方可能更嚴重,尤其是郊區,更可怕。在都市計畫與都市設計來講,「郊區」就是一個很奇怪的概念,你想要在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地方孤立起來(笑)!很矛盾。
  問:您花了幾年時間籌備《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是當代台灣電影的經典之作。您放了一些自傳性的題材在這部電影裡?
  有一些,但最主要的還是當時我觀察到的事情。我真正想要做的,是在這部電影的結構裡反映出那個時代各種各樣的社會現象。這部電影的關鍵,當然是那宗謀殺,就在我學校發生的一個事情(茅武事件)。我對這個事情一直很有興趣,收集了當時所有新聞資料。所有我的同學、和我同年的朋友統統記得這個事情,對我們這一代來說是非常非常大的衝擊。
  這件事非常反映了我們當時的壓抑生活。我們沒有一點自由,想法則不受拘束。我感覺茅武這個孩子有太多想像,他所受的挫折在每個人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但因為他很敏感,所以挫折會更大。挫折在他的心裡增大,到最後是一些幻想在他的思考裡。這是中國現代歷史應該記錄的一個事情,我覺得我有責任去說這個故事。
  問:為何電影中那麼強調美國流行文化,尤其是貓王的音樂?
  其實那些歌曲並不只是「流行文化」而已,那時候台北市的文化就是那個狀況。因為台灣本地的創意,在文化上非常被約束。你要是寫文章,寫得不對,就會像片中的父親,第二天就到警備總部、就進監牢,關多久都不知道。我那時為了編劇做研究,找了非常多的朋友,問他們家裡的事情,很驚訝白色恐怖時期幾乎每個朋友的父親都進去過,幾乎每一個!最有趣的是從來都沒有人講,沒有一個敢講。我父親進去過、製片余為彥的父親也進去過。所以說國民黨對台灣人很不公平,不是的!當時的執政者對所有的人都不公平(笑)!執政者對他管的人沒有信心,這就是當時的社會樣態。
  那時實在沒什麼屬於本地的流行文化。那時候就兩個事情最重要,第一個是熱門音樂排行榜。然後就是日本漫畫。第三就是香港的國語片,去看電影。這三樣基本上是我們成長期間很重要的東西,尤其是搖滾樂對台北的影響非常大,因為那個時候美軍做任何事情都可以。
  當時電影也是很有趣的東西。我當時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看到這麼多歐洲電影、日本電影,這麼多藝術電影。後來長大了點才知道,那個時候中華民國跟全世界各大國都還有外交關係,其中有件事中華民國一定要做、想要做,去取悅這些外交關係的就是,發行他們的電影(笑)!所以當時西門町很多戲院,有兩家專門演義大利電影,有兩家專門演法國電影,有兩家專門演日本電影,台北的選擇非常多。小時候看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全部是商業映演。後來我告訴我的法國朋友,像布烈松的電影,在台北都是商業映演(笑)!他們都非常驚訝。這是在我們那個年代長大的一個意外的好處。現在回想起來很好笑,是非常荒謬的一件事情。《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基本上在描繪那段時期的歷史。
  電影發行大有問題
  問:《一一》在國外市場非常成功,在紐約也放映了大概有半年,但在台灣卻一直沒有上映,是什麼原因?
  是台灣的發行問題。如果現在問我,做過那麼多電影,現在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們相當幸運地不幸」(Wea re luckily unlucky.)(笑)。做為導演,在另一個環境的話,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做的,很多基礎建設會幫他做好。在台灣,你除了要編劇、要教演員怎麼演戲,還要去做很多很多工作,包括發行。發行其實是台灣電影最糟糕的一環。後來台灣電影在台灣整個發行的結構垮掉,並不是因為好萊塢的片子來了我們沒辦法競爭,而是原來的架構有很多問題,而主管機關並沒有敏感度去及時改正。
  問:出道二十幾年,回頭看當時對電影的希望、幻想與理想,您覺得有什麼變化?
  其實最覺得自己很幸運──「很幸運地不幸」(笑)。因為我在這個環境,為了完成工作我必須做許多事。如果我在另一個比較輕鬆的環境,可能會變懶,或是成為一個不那麼完整的電影人。另外,因為拍電影是我喜歡做的事,所以我一直不覺得自己在「工作」,我一直覺得自己在玩!
  每部電影
  都像第一部作品
  問:您拍了8部劇情片,是否有特別偏愛的作品?
  倒不會偏愛,因為在台灣,能拍到一部片子已經很幸運了,所以你會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上面。現在回頭看,我會覺得我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每次拍一部電影,都像是第一部電影。
  現在跟以前最不一樣的是,這個事業已經地域化了,不再存在所謂的國家電影。我一直認為,電影或藝術本身,其實並不關聯到國族性,只關聯一件事,就是人性。只要是人,電影是最好的生活經驗。就像《一一》裡小胖引用他舅舅的話說:「電影發明了以後,我們的生命延長了三倍。」我的感覺就像這樣。我們做的事是提供觀眾一個可能的生活經驗,但這個圖像需要經過所有觀眾的檢驗。現在電影工業更加地域化了,以後會真正地全球化。我絕不覺得全球化就是星巴克跟麥當勞,電影很早以前就已經全球化了,由許多不同的文化組成。相當諷刺的,電影節通常都是以國族來做分類標籤,很多族群被特別彰顯,我覺得有時候那反而充斥著偏見與不公平。對某部片子授與榮譽不見得表示對你的尊敬,反而可能是出自偏見。所以這方面更增加了我拍電影中不確定、未知的元素,讓未知的元素更充滿戲劇性。
  未完成的動畫
  問:最近您與成龍合作多項計畫,包括動畫以及一部劇情片。我們要期待的是「楊德昌所執導的成龍電影」或是「由成龍主演的楊德昌 電影」?
  比較接近後者(笑)我覺得有很多成龍他們這個團隊在武術中「藝術」的部分,透過動畫可以做得更為有趣。並不是因為動畫什麼都可以做,或是它「讓不可能成為可能」,更重要的是我們怎麼運用技術更強調武術的美與藝術性。那是用藝術性的方式,但不是高尚藝術。不過會聚焦他作品中的體型與體態,所以我們在做的幾乎是編舞。這對我來講是動畫這個領域最吸引我的地方。

avi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週六晚上到THE WALL只是單純想去捧"滅火器"的場,因為原本挺擔心會沒啥人,但想來我是多慮了,"滅火器"不但人緣好,有許多樂團朋友前來捧場,買票來看表演的觀眾也不少,但有趣的是:明明是專輯首賣會,卻因為製作問題,唱片臨時出不來...如果換成一般人,大概已經情緒交亂,但主唱大正卻能在台上自我調侃:反正我們組團到現在七年的時間,從來沒有順利過,總是一直在出包...像我們今天以為唱片出得來,結果出包啦、以為今天會沒什麼人來,結果也出包啦(台下已經笑到不行)...所以我覺得,生命就是要擁抱所有的包,不管是大包還是小包
 
媽呀!真的太絕了!
 
明明說不想走搞笑路線,但在當天的拍攝過程中,幸好有腳架擋著,讓畫面不因笑到快內傷的我產生晃動
 
但在我二八年華的第一天,我還是想引用可愛大正的格言來當做開場:
 
生命就是要擁抱所有的"包"
 
也謝謝大家給我的祝福與陪伴囉!!
 
附錄:滅火器的"熱血殺小,擱出包啊啦http://www.fire-ex.com.tw/

avi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身為大港唱片07年暑期強打星,來自南方的少男搖滾團體--滅火器,讓向來以電影為己志,不輕易接拍廣告與MV的黃大導排除手邊繁忙行程,於6/16、17日進行滅火器"let's go"專輯MV拍攝。而我很榮幸地應坳參加這個拍攝行程,當天將黃大導家變成攝影棚,隔日又開跋到三貂嶺進行外拍。
 
我久違的梳化工具也派上用場,尤其當天在西門町等公車時,還手癢到美華泰採購永和三美人與多款海綿粉撲、髮蠟與定型液等,加上原本的烘罩、大噴水瓶,想來我還真是有模有樣,也讓我深深地懷念起大學劇團的時光,唉呀!

avi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